錚錚無畏真鐵漢。憑著測繪人的風骨,你以烈火一樣的激情、舍我其誰的氣概,投身荊棘叢生、暗雷密布的戰(zhàn)場。就像刀鋒上的舞蹈,壯懷激烈,攝人心魄。踏千里勘測邊界,經(jīng)十載礪劍丹心,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血與火的交響,就是你對測繪精神的最好詮釋。
總參測繪導航局副局長孫剛為張玉金頒獎
2010年2月3日,在北京釣魚臺賓館召開的中越陸地邊界勘界工作表彰大會上,有一對夫妻作為外交部等四部門聯(lián)合表彰的先進個人雙雙站在了領獎臺,那個男人,便是張玉金。在勘界工作期間,張玉金連年被評為先進。2005年他被評為四川省勞動模范,所帶領的勘界分院被評為全國國土資源系統(tǒng)“功勛集體”,2006年被授予“全國測繪系統(tǒng)先進集體”稱號。
如果不是熟悉他的人,或許會認為,四川省第一測繪工程院副院長張玉金的故事更像是一個傳說。
覘標矗立雪峰巔
1990年6月,張玉金到青藏高原的青海果洛測區(qū),參加國家“八五計劃”重點項目南水北調(diào)西線工程的基礎控制測量——“果洛測區(qū)三等三角鎖測量”。
海拔5000米的上扎聾山。為了在山頂建一座覘標,張玉金小組每人負重幾十公斤,艱難跋涉70多公里才走到山腳下。
仰望著高聳入云、白雪皚皚的上扎聾,土生土長的民工畏懼了,連工錢也不要,扔下標材飛奔而去。隊友們面面相覷,看著一大堆鋼標標材和水泥,都不知道該怎么辦。張玉金對自己說:“測繪人可不能這樣。自己作為組長,要帶頭啊!”他默默地拾起標材,叫隊友盡可能地將材料放在他早已壓彎了的脊背上,他咬緊牙關帶頭行走在高海拔的路上,向山頂挺進。背上的材料越來越沉,仿佛背負的是整個青天,雙腿灌了鉛似的沉重,每邁一步都要大喘一口氣,心跳崩裂似的難受,這一刻多想躺在雪地上沉沉睡去啊!可他只能爬呀,爬呀……
由于負荷太多,到達山頂,張玉金早已累得滿身是汗,癱軟地躺在雪堆里。回眸來路,真不知自己是怎么爬上去的。
山頂狂風摧枯拉朽,人根本站不穩(wěn)。為了趕在天黑之前完成造標工作,他們來不及好好喘口氣,立即又投入鋼標樹立工作。他們兩個人跪在刺骨的冰雪上,抱緊造標員的腿,其他人跪著扶穩(wěn)鋼標,就這樣頑強地堅持著。終于,覘標挺立在了杳無人跡的雪峰之巔。
然而,張玉金倒下了。返回駐地已是次日凌晨,大家都已累得說不出話。下午,張玉金突然開始鼻腔出血,被緊急送往久治縣人民醫(yī)院。診斷書上赫然寫著:急性肺水腫、糜爛性胃出血、消化道粘膜出血、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綜合并發(fā)癥。當夜,他休克5次,心跳停止27次。醫(yī)生給他做人工呼吸撐得床板嘎吱作響,聽得隊友們毛骨悚然……最終,死神敗下陣去。但張玉金的身體也垮了,他的肝早些年被切除了三分之二,是瞞著領導出征世界屋脊的,這次胃的70%又被切除了,那時,他年僅25歲??!
十年勘界排頭兵
2000年,中越陸地邊界聯(lián)合勘界拉開序幕,為了完成國家測繪局布置的這項政治測繪保障任務,張玉金作為廣西段的負責人來到南疆邊陲。
中越陸地邊界沿線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江河湍急,懸崖峭壁,人跡罕至。地雷、毒蛇、野獸、山螞蟥更是讓人防不勝防。張玉金就在這艱險的邊陲扎下了根,并且,一干就是十年,他把人生最年富力強、最具有干勁的寶貴時光都留在了國界線上。
在最危險的地方,張玉金總是身先士卒。由于1979年的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越陸地邊界線上殘存了大量地雷,僅廣西段在勘界進程中邊防部隊就排了1000余顆。每一次上界,張玉金總是走在隊伍的最前面。
原始森林里,有很多的旱螞蟥。當?shù)厝苏f: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螞蟥身上爬。潮濕的地方,那簡直是旱螞蟥的“電梯公寓”,樹木上、草叢中、竹叢里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別看旱螞蟥的個頭小,只有兩顆米粒那么大,吸了血后就大如蠶豆。旱螞蟥吸人血時會先給人上“麻藥”,人一點也不感到疼。人身上有旱螞蟥一般很難感覺到,吸血后留下幾個小小的血孔,血就不住地流。據(jù)說旱螞蟥唾液里有一種酶,稀釋人血液中的血小板,直到那種酶流盡,傷口處的血液才開始凝固。之后,被旱螞蟥叮著地方就特別癢,并不時流血。一個多月后,傷口才會痊愈。
旱螞蟥分黑螞蟥和花螞蟥,黑螞蟥要求不高,只要人一口血。可花螞蟥就會飛檐走壁,鉆人的眼睛和鼻孔,如果鉆進眼睛,那可麻煩大了,一般要手術才能取出。如果它鉆進鼻孔,直接爬到人的咽部,直到在里邊長大了,才會爬出來。
在界上,張玉金有時眼睜睜地看著旱螞蟥跳到身上,嚇得他在身上拍來拍去,有時不知不覺、防不勝防地就落在迷彩服或膠鞋上,然后再滲透衣物附著在皮膚上,當發(fā)現(xiàn)時,它的吸盤早已開始吸食他的血液了。一天勘界工作下來,他的鞋幫里、襪子里、褲腿里,甚至頭發(fā)里到處都有螞蟥的蹤影。后來的一個多月里,被螞蟥吸食過血液的地方奇癢無比,讓他經(jīng)受了無數(shù)個不眠之夜。
不記得多少次為了準確標定河流中的界線,張玉金帶頭趟進深至胸部的河里,全然不顧淤泥坑、漩渦和水蛇的威脅;不記得多少次在山間實地勘察定界,與毒蛇、野獸擦肩而過,命懸一線。在幾年的勘界中,無論輾轉(zhuǎn)在鋒利密布的熔巖片石間,還是穿越于雜亂叢生的原始荒野;無論匍匐在深壑難測的喀斯特地貌山群間,還是游歷于島嶼、沙洲、礁石等星羅密布的界河上,為了維護國家的根本利益,張玉金總是積極地活躍在勘界工作最前沿。大家說,他就是測繪行業(yè)的王進喜。
十年磨一劍。這樣的3000多個日子里,隨便哪一天,都能講出感人肺腑的故事。
張玉金夫婦在中越陸地邊界勘界工作表彰大會會場合影
精密測定中越界碑
實地判認地形
驚魂上界歷險記
2005年9月23日,廣西大新縣五隴地區(qū)中越邊境線上。張玉金與區(qū)勘界辦副主任韋紹勛、第九勘界組大新段組長梁貞華等人一起前往第九勘界組大新段檢查驗收中方豎立的825、825/1號界碑。
兩塊界碑全部豎立在喀斯特石山熔巖地區(qū)。下午2點,他們一行五人冒著金秋時節(jié)室外還46℃的高溫向目的地進發(fā)。沿途洞穴、片石密布,路上長滿了小灌木,行走十分艱難,一路上,他們用砍刀一邊開路一邊前行。由于“秋老虎”的烘烤,他們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全身幾乎找不到一點干的地方。當?shù)竭_825號界碑時,同行的許海英一接觸到張玉金的衣服大吃一驚,她輕輕一擰,衣服上的汗水成線往下流。
當檢查完825號界碑時,已是下午6點半。原本只需3小時就可以走完全程,可現(xiàn)在才走了一半多一點。這意味著他們根本不可能在天黑前走出危險重重的喀斯特石山熔巖地區(qū)。
看到時間緊迫,他們馬不停蹄地向825/1號界碑前進。此時,天色開始慢慢變暗了。他們沿著已經(jīng)腐朽的木質(zhì)云梯下山,拽著雜亂叢生的荊棘小心翼翼地穿過灌木林,一路上提心吊膽。在熔巖片石上攀爬本來就步履維艱,前面開路的張玉金被橫在路上的藤枝絆了一下,一下子失去了重心,身體突然向布滿熔巖片石的深谷方向倒去,幸好被眼疾手快的韋紹勛一把拉住,頓時把同行的所有人嚇得魂飛魄散。如果墜入深谷,后果將不堪設想,真是好險啊!
傍晚7點10分,他們完成了825/1號界碑的檢查工作,此時,由于大量出汗,同行的梁貞華兩腿突然開始抽筋,疼痛難忍,倒在地上動彈不得,豆大的汗珠順著額頭淌下來??吹竭@種場面,所有的人都束手無策。夜,越來越深,張玉金果斷提出兵分兩組,讓其余3人先出去,再請人送電筒和食品上來,自己陪著梁組長。大家分開后,張玉金開始為梁組長按摩兩條腿。饑餓、缺水,加之出汗太多,使他們的體能消耗殆盡,身體幾近虛脫。梁組長的腿也一直不見好轉(zhuǎn),張玉金心急如焚,估摸著隊友們在一片漆黑的荒野里很難找到他們,他就攙扶著梁組長借著手機屏幕微弱的燈光,深一腳淺一腳地慢慢往前挪動。此時的他們已經(jīng)不是往前“走”了,而是手腳并用,半躺著向前爬行了,每挪一步,都顯得格外小心謹慎?;氐今v地時已是第二天凌晨2點半了,兩個人身上已經(jīng)被劃得傷痕累累,張玉金腳底磨出的許多血泡早已破裂,肉襪鞋粘連在一起,脫鞋退襪時皮肉被一并扯了下來,駐地的其他人看見,個個都側目不忍正視,一些人忍不住地流下了眼淚……
就這樣,十年里,張玉金帶領大家遠離故土,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扎根邊陲忘我奮戰(zhàn),一點一線地編織出了那條界碑最密、界線最清晰的邊境線。
勘界精神感天地
勘界十年,張玉金每年在一線的時間都超過11個月,在2008年勘界工作沖刺階段,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通宵達旦工作更是家常便飯,在談判桌上最長一次連續(xù)工作達30小時以上。這樣超負荷地工作,誰會相信他是一個胃和肝都切除過三分之二以上的人?
漫漫十年,他遠離家鄉(xiāng)和親人。對于父親,無法盡到兒子的義務;對于妻子,無法盡到丈夫的職責;對于兒子,無法盡到父親的責任。父親病重直至彌留之際他都沒有留在家中盡一份孝心,隊友們見他工作時默默流淚才得知他父親已經(jīng)去世。夫妻二人長期兩地分居,相互思念時只能撥打電話聽聽對方的聲音。
兒子也因無暇照顧,長期獨自在家,兩歲多時被開水燙傷。1996年8月的一天,本來晴好的天氣突然變臉下起了雷陣雨,他剛剛六歲的兒子看見家里外面晾衣架上還曬著衣服,就搭起一張小木凳去收。沒想到,小木凳一滑,他從三樓頭朝下摔了出去。當時,小孩的母親也出差在外。當單位打電話通知他趕快回來時,他壓抑著巨大的擔心,鎮(zhèn)靜地回到談判桌上,直至工作結束才急急忙忙直奔醫(yī)院。離觀察室老遠他就聽到了兒子的哭聲。兒子見到他時,更是大哭起來,淚水更是止不住地往下流……還有一次,下晚自習途中他不幸被摩托車撞傷,父母都不在身邊,他只能在電話里哭喊幾聲“疼”??苯缫潦迹瑑鹤舆€是小學生,勘界結束時,兒子已經(jīng)長大成人,成了一名大學生。想到兒子因為自己工作原因差點送命,一直以來都讓他深感愧疚。
張玉金這種忘我、執(zhí)著的作風和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影響著身邊每一位職工,他憑自己的身先士卒和無私奉獻帶出了一支英雄的勘界隊伍:因常年忙于界上工作,在勘界測繪技術人員當中,有11位職工的12位親人在彌留之際沒能見上孫兒、兒子或女婿最后一面;有6位職工的親人病危通知書下達了兩次仍不能回家探望;有兩位職工的家庭發(fā)生變故;有一位職工因為忙于界上工作失去了女朋友;還有一位職工無法照顧患憂郁癥的妻子導致其妻子病情加重而跳樓自殺……但無論對家庭虧欠多少,他們?yōu)榱藝业母纠妫际冀K無怨無悔。
作為這個英雄團隊的排頭兵,張玉金受到了各界領導和身邊同事的交口稱贊,提到“張玉金”這個名字,連越方專家組也紛紛豎起大拇指。
2009年初,前往一線看望勘界隊員的國務委員戴秉國握著張玉金的手說:“十年來你們長期堅持勘界測繪不容易,你們?yōu)橹性竭吔缈苯缌⒈ぷ鞯膱A滿結束作出了重要貢獻,辛苦了!”國家局領導贊揚:“勘界測繪精神是一種財富,勘界隊伍在技術和政治上過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不折不扣“工作狂”
如今,離開外業(yè)一線的張玉金仍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工作近30年來,他一心撲在測繪工作崗位上,正常上班和沒日沒夜、加班加點的工作時間總和相當于普通人至少40年的工作時間。作為院班子成員,他分管全院市場經(jīng)營、安全生產(chǎn)、裝備建設等工作,無論哪個方面,他都竭盡所能,全力以赴,凡事親力親為,務求盡善盡美。在國家基礎測繪任務急劇萎縮,單位發(fā)展舉步維艱的關鍵時期,他帶領著隊伍走南闖北,大力開拓測繪市場,在他的努力下,院里經(jīng)營產(chǎn)值年年攀升,到2013年更是創(chuàng)下了7000多萬元的歷史高峰。? 大到一個決策的制定、一個項目的宏觀管理,小到日常工作的具體事項,事無巨細,他都事必躬親。有一次,某科室草擬了一份文件拿給他審核,文件返回后,上面的批注密密麻麻,色彩紛呈,甚至一個標點符號的錯誤也被糾正了過來,讓草擬文件的同志在驚嘆感動之余也覺得汗顏。
在職工心中,張玉金不僅僅是院領導,他的樸實、平和讓很多人感覺,他更像一位體貼的朋友,盡責的大哥。只要職工有困難,都會想到他。2013年9月下旬的一天,張玉金帶隊到川西測區(qū)檢查指導工作,看望慰問正在那兒執(zhí)行國家現(xiàn)代測繪基準水準測量任務的職工。9月的川西已是寒風刺骨,到了測區(qū)后,他不僅主動提出與一線職工同吃同住,次日早晨6點他還與作業(yè)小組一起出測,為他們扶標尺,并現(xiàn)場進行技術指導,中午和作業(yè)員一起吃方便面。分院干部不忍心,說:這么冷的天,你一會就早點回駐地吧。他卻堅決拒絕了,他說:作業(yè)員能做到的,我該做到,也能做到。臨別前,看到測區(qū)的作業(yè)車輛因使用年限較久,存在安全隱患,他當即將自己乘坐的車換給分院。他說,畢竟職工在測區(qū)天天要用車,他們的安全更重要。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張玉金始終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忍耐的勘界精神投入工作,他以一個優(yōu)秀測繪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激勵著大家向著夢想進發(fā)。
在慶??苯缌⒈畧A滿結束儀式上
《中國測繪報》鏈接:http://www.zgchb.com.cn/newspaper/show.php?itemid=26437